close
昨天我正好在看明代小說批評文論,發現一件滿有趣的事情,明代的小說非常興盛,例如《三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水滸傳》等等都是這時期的產物,《水滸》大約是最早的一本白話章回小說,《三國演義》還是用淺顯文言文寫作的。
俗話說:「少不看水滸。」水滸傳是一本根據《大宋宣和遺事》增補而成的小說,故事內容是寫宋朝年代梁山上的108條好漢。其實你看了也覺得奇怪,這本書說難聽些,就是在寫「一群強盜」的故事,套句書中人物說的話,「汝等殺人放火,打家劫舍,犯著迷天大罪,都是該死的人!」但是這本書卻吸引了無數讀者,到底他有什麼魅力?
我猜,編寫這本小說的歷來作者,如施耐庵、羅貫中、郭勳、金聖嘆等等,都知道這本書不過敘述一些殺人不眨眼的強盜的故事,可是若連作者都這樣想,那這書也不會流傳這麼久了。他們利用寫作的手法和場景佈置,使讀者產生「這些梁山強盜都是英雄好漢」的想法。譬如,裡面殺人最多的角色是黑旋風「李逵」,他心狠手辣、殺人的事情都落在他頭上,但他卻是眾多讀者最喜歡的人物之一。就連元代的水滸傳系列雜劇,也是以演藝李逵的故事居多。
綜合前人的看法,有以下幾點:
1.這一群梁山好漢,是天上的星宿轉世,到人間來經歷劫難。既然是「星宿」轉世,所以也就不是常人,既然不是常人,作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好像是應該要出現的內容之一。
2.作者努力增飾各種梁山好漢的優點特色,譬如,對於「領袖型」的宋江、盧俊義等人,就寫他們「足智多謀、深思熟慮、天下聞名,情深意重」;寫英勇善戰型的,譬如林沖、呼延灼等,就寫他們「武藝超群、夠義氣」;又例如傻將型,就是這種「性格粗率,不計小節但是爲人無法深慮」的,譬如李逵、武松,就寫他們「為人講義氣,敢作敢當,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特別是在「講義氣」上,描寫的特別深動。因此讀者看了,欣羨之情油然而生,大約也就不很在意這群人「殺人越貨」的行為了。
3.這些梁山英雄們,在還沒有上梁山前,生活都不很好過,渾渾噩噩,後有追兵,前頭無路,上梁山也是他們唯一的方法了,況且在書中所出現的官吏角色,都是些貪贓枉法、淫亂不堪的人,恰好對比了「重義氣」的梁山好漢們,實在不是這群梁山英雄們要造反,而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不過事實上,真正是被官吏逼上梁山的人,為數不多,大約只有林沖比較著名。多數的人都是被「已經上梁山」的人所逼的,就連朝廷派去剷平梁山的武將,也被梁山上人動之以義,降了梁山。可見這群上山的人,也不是願意的,實在是被逼,反正也要湊足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加起來總共一百零八個。

不過,歷來的說法,總是「少不看水滸」,雖然在文革時代,這本書被看做「農民起義」,捧的老高,可以用來套用共黨反抗國民黨一事,然而仔細去看,裡頭的梁山英雄,沒一個是真正的農民,勉強可算是農民的只有曾經當過漁夫的阮氏三雄,或者樵夫出身的解珍、解寶二兄弟。劉再復教授曾經討論過水滸傳給年輕學子們的不良影響,因為作者實在寫的太好,讓閱讀的年輕人們,產生了聯合群體,打家劫舍以圖僥倖之感。

我想啊,大約也只有明代這種特殊的時候,才有辦法產生出這麼多希奇古怪的小說吧。(真的,明代是一個很有趣的時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spres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