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天被班上同學訓了一頓。這些同學和我在三月25日要出發去花蓮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我被罵的原因是,我只顧著買兩張唱片,差點連買車票的錢都沒有,甚至太魯閣號買不到,只得做普通自強號,硬是沒法跟他們搭乘同一班。

我這兩張被連坐的唱片其實是巴哈的平均律第二冊。這兩張唱片「都是」巴哈的平均律第二冊。其實我上個禮拜回台中上鋼琴課,順便晃去以前大學時代很愛去,幾乎天天晚上報到的唱片行,打算買一張平均律第二冊。我沒打算買顧爾德的,我的偶像李希特彈的那個版本,可惜居然賣掉了,因此我挑了Goulda跟Fischer的,可惜這兩人我都不太熟,我是買Goulda的好,還是Fischer呢?

我想了30秒,兩張都買了。

這就是古典音樂愛好者的通病,明明就同一個作品,很愛買一堆不同的版本。因為我們手上拿了A演奏家的版本,就會想︰「萬一這張的風格我不喜歡呢?」然後我們就會伸出另一隻空著的手,拿起架上B演奏家的版本,心想︰「不然先買B好了。」但我們立刻會轉念︰「可是……B我有可能不喜歡。」

經過短暫的天人交戰後,我們往往會兩張都買。然後挑出自己比較熟的曲子,兩張同時聽。譬如我對於巴哈平均律第二冊最後一首賦格很熟(因為我也彈過),我就習慣先聽這首,通常我聽幾次就知道大概哪個演奏家的風格我比較呷意。不過就我這兩張平均律的經驗來看,我分別喜歡他們彈奏的不同賦格以及前奏。

這個情況是,該作品我也演奏過。但多數的作品我沒彈過,我還是有辦法買一堆版本,回家慢慢比。

目前就我手上看來,版本最多的,是蕭士塔高維奇《第一號降E大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第107號, 總共有七個版本,我看市面上還能買到,沒絕版的,我都盡量收。緊追在後的,就是普羅高菲夫《交響協奏曲》作品第125號,總共五個版本,第三名為拉威爾改編管弦樂團版慕索夫司基《展覽會之畫》,共四個版本(當然鋼琴原版的我也收了幾張)。

話說,明明就同一個曲子,買這麼多幹嘛?

但我總是可以分辨這是誰的演奏,根據《交響協奏曲》的第一小節開頭,樂團所演奏的第一個音,我就幾乎可以判定這個版本我是否呷意。我曾聽過一個奇爛無比的《交響協奏曲》版本,我想引用李希特在他的筆記本上講的︰

這個XX 樂團真是爛,每個樂團裡面的演奏者都把自己當成獨奏者,完全無視於指揮家,自顧自地演奏了起來。

至少當初李希特講的這個樂團的指揮家還可以,但我聽到的這個版本,天啊,連指揮家都爛透了。(依照李希特的個性,他在他的筆記本中連XX樂團的名稱還有指揮者都清楚指名道姓,我是也很想講我聽到的這個版本的樂團跟指揮家是誰,但想想…還是算了,我沒李希特那麼有膽。)

 

在聆聽比較的過程中,偶爾對該唱片機車一下,狂罵一陣,我猜應該也是我購買眾多版本的樂趣之一。

(不過我的確在剛剛整理CD架的時候,很驚奇地發現︰「天啊原來我有買這張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rspresley 的頭像
    mrspresley

    Cogito & Microcosmos

    mrspres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