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其實是對汪暉《現代中國思想的起源》導論的小小心得啦。

這四大本書,談的就是一個問題,到底中國有沒有現代性。

汪暉認為是有的。

 

說穿了,汪暉是站在統派立場,左派立場。

現代性是西方的產物,這個產物的結果就是民族國家體制。

也就是說,現代化的最終點會是體制轉變。譬如西方本來是拉丁帝國,瓦解後,因為方言運動跟宗教改革,依照方言的不同集合成了各種民族,說英文的是英國人、說法文的是法國人,以此類推,同民族的人結合在一起並且以同樣的種族形成一個民族國家。

但是中國一直都是一個多民族、疆域遼闊的帝制國家。除了在宋代跟明代,是兩個確切的漢族政權外,清朝、元朝都是外來民族統治。那麼一個外來民族如何建立自己的統治合法性?

靠的是儒家的文化認同,也就是保有自己本族的特色,但是對漢族示好,並且從儒家經典中,譬如《春秋》、《公羊傳》等等來找尋自己政權大一統的合法性。

但是清朝跟元朝仍然是多民族國家的帝國。

依照邏輯推論

1.現代性的最終點是民族國家。

2.如果終點不是民族國家,那可能就沒有現代性。

3.帝國作為一個對照組,就像西方人自己捏了一個稻草人來攻擊,藉此來證明自己民族國家體制的高等。

4.民族國家是西方產物,按照西方的說法,民族國家是歷史的主體,所以如果沒有民族國家體制,那就沒有主體,也就沒有歷史。

 

那麼中國不就一直是未現代化的嗎?但中國必須現代化,可是又不能走向分裂的路途,這樣就有點詭異。

譬如,其他國家變成民族國家的步驟是︰

帝國=>民族國家(譬如拉丁帝國分裂、奧匈帝國分裂)

部落=>民族國家(譬如印度、譬如拉丁美洲)

可是,中國卻變成

帝國=>帝國

不過汪暉認為中國是現代化了的,而且也是一個民族國家,可是這個民族國家不是靠種族還是語言來結合,而是靠著一種中國認同,因此實際上這中國還是一種披上民族國家外衣的帝國。這樣就會產生一些問題啦,因為現代化跟民族國家體制必經都是西方的產物,很難改變定義套用在東方身上,因為真的從民族國家的定義看來,中國到現在都不是民族國家。

除了體制的轉變,天理到公理的轉換也很詭異。

天理呢,他首先必須跟制度結合,天理必須靠著制度去顯現,但是制度卻會拖垮天理,使天理死亡或者淪為制度。因此制度要不停的隨著時代更新,以保持天理的活躍。但是,天理終究被公理取代了。如果依照上述說法,只要制度可以不停更新,天理照理來講不會被取代,汪暉認為是科學的介入,使得天理消失,不是換成公理的面貌出現,而是完全被公理取代了。那這樣意思不就是,即使制度不斷更新,也不保證天理不會消失,科學的介入就變成一個偶然事件了。

另外呢,我在懷疑啦,中國認同這個東西,可能也是用來說明「雖然中國是多民族的,但是我們並不以族群跟疆界地域為我們統治的合法性來源,我們是內在的、文化的同一民族,也就是儒家文化下的民族」。

好吧,我這純粹是心得一樁啦。不過汪暉這個大作,其實在方法論上不錯,他是借用了前人的理論,譬如京都學派、費正清跟孔飛力等等的看法,升級一番,成為可以符合他要求跟符合中國要求的新東西。雖然也有不少人認為汪暉並沒有考慮到中國實際的現象,但不可否認,在談到中國現代性的問題上,這是目前最好的也最完備的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spres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