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去新竹一趟,爲了看兩廳院的「發現柴可夫斯基」系列,一方面是曲目很吸引我啦,一方面是演奏者我還滿熟悉的。這次的彈奏曲目有:
1. P.Tchaikovsky:
Pique Dame Overture
Capriccio Italien, op45
Sleeping Beauty Suite, op66a
(NSO, Conductor:Hans Rottman

2.S.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2, op18, in c minor
(NSO, pianist: Ivo Pogorelich, Conductor: Hans Rottman)

我和一位朋友都是拉赫迷,所以致力於收集拉赫鋼琴協奏曲二號的版本,這次波哥要來彈二號,我們當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不過聽完之後,我們的想法還滿多的。
朋友的看法是:
1.波哥要表現的是他自己、不是拉赫。
2.NSO處理的很乾淨,但是沒有自己的風格。
3.波哥刻意拉長音符,但是NSO希望可以簡單明快結束。
4.指揮、NSO, 波哥是三回事,完全湊不起來
5.波哥和NSO沒辦法站在同一線上,感覺NSO被波哥牽著走,壓過去了。

我的看法是:
1.鋼琴譜被明顯更改,譬如第一樂章前四小節波哥竟然反覆,大小聲也不對啊
2.第一樂章後半八度16分音符波哥省略,只各彈三個,超級奇怪,我很錯愕。
3.第一樂章和第三樂章對比不明顯
4.樂團無法順利發揮該曲風格,而且和波哥、指揮不熟。

只能說又得到一個拉赫二號的版本了。
現在我比較期待10/31號的Vienna Boys' Choir跟即將要來台灣的楊頌斯以及巴伐立亞交響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spres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