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日拜同學到清大考研究所之便,一群人去新竹玩了一天,禮拜一又逛了一整天的故宮(平日的消遣)。自從我寒假得知故宮展出「大觀展」,把所有21件汝窯天青磁作品通通展出,就一直記在心頭,一定要找個時間去看。這次展出了許多北宋時期的藝術文物,除汝窯磁外,還有北宋書畫、和宋版書。
我對宋版書最有興趣,這個版子的書一直被稱為最佳善本,因為目前留存下來最早的書在敦煌,可見是唐代的絹絲書,而五代十國政局混亂,許多唐代書籍都散失了,宋代以文立國,加以活字排版印刷發明,這個時期所覆印出的書精美完善,少有錯誤,可是經過靖康之難等兵燹,許多北宋書也在戰火中亡逸,現在全世界的宋版書可說少之又少,許多還是不齊全的,或是只存一本,故此格外珍貴。
宋版書的紙質精純,墨色清晰溫潤、就連刻字也是同一大小,一撇一捺都是刻匠的心血,以字型來看,宋人喜歡用柳公權、顏真卿或歐陽詢的字體,因此筆劃遒勁,又加上距離原作的時間較近,所以也常作為對校用書。例如所展的一本《和陶詩》,這是蘇軾所做的集子,裡面除了有蘇軾所寫的和陶詩,還加上了陶淵明詩作以及蘇轍的和陶詩,這本書往往作為《陶淵明集》的對校本。
若以宋、元、明、清四朝為例,製作線裝書最佳者是宋代、最差者是元朝。元代刻匠常常竄改書中文字,時間一久,將錯就錯,導致原本消失,而清初至嘉慶年所刻書,也是善本了,特別是乾隆康熙年間的刻書,多由朝廷頒佈命令,各級文官大臣主持計畫,品質有一定的水準。明代的版子,若是明代的文學作品,當然也以明代的為佳,不過有些明代刻書的刻字不佳,只存匠氣,實在比不上宋版或清版。
這次去,有緣看到宋版《漢書》,據說明代的王世貞曾經用一個花園換得一套宋版《漢書》,毛晉更是在府上大門貼榜「有以宋刻本至者,門內主人計葉酬錢。」
葉,就是用手拿起來那一張叫做一葉,以一個半葉來看,最旁邊的是板心,板心上或許有一到兩個各由兩個三角形組成的圖案,這個叫做魚尾,而一個半葉有幾行,每一行有多少字,若是雙行者,小字多少,亦或有無圈點註記都是在整理一本線裝書應該要紀錄的。
另外一個看善本書的有趣處就是可以得知這本書到底經過什麼人的手。
中國文人得到一本書,習慣以自己的印鑑在書上蓋章,表示這是我的書(我也有這個習慣,故此自己刻了好幾個印章)。宋版書流傳時間久,所經之手也多,譬如許多擺放在清宮中的書,大多印有「乾隆御覽寶鑑」,這個就表示這本書曾經被乾隆皇帝所擁有,他也翻閱過這本書。有時後來會看到「三希堂」、「同治御覽寶鑑」或「嘉慶御覽寶鑑」的印子,若以更近一點的文人,還有徐復觀、臺靜農、曾克耑等大學者的印章。
這些印章的藝術水準高,絕對不只是刻上「XXX之印」這幾個字,有時候有書齋名、字號或者一句很有心得的話,例如陳壯為的「多讀補多忘」。除外,字體也是欣賞印章的趣處,大多是小篆,有時候也有甲文、金文甚至鳥蟲書。
很難想像這些書籍竟能流傳那麼久,畢竟這是容易壞掉的材質,不像青銅器或玉器。事實上,這些書都噴有大量的殺蟲劑,防止書蟲吃掉書葉。
除了善本書外,該展還展出了其他宋代文物,特別是宋代書畫值得一看,如范寬、歐陽修、王安石、米芾、蘇軾、黃庭堅等人的作品都出現了。另外還有宋太祖的全身畫像,以及宋徽宗的全身畫像,唉,只能說這位宋徽宗的畫像看起來就是「我是昏君」的樣子,只差沒在旁邊題上「千古第一可憐人」等字句...
又看到一幅徽宗所寫的瘦金體,更是應證了「有一好沒二好」的說法。一個完美的藝術家,如何強求他成為一個明君呢?最後二君皆被金人擄走,北宋正式滅亡,高宗偏安江南,都臨安(連名字都這麼有特殊意思),是為南宋。

除了宋代文物,館內還有許多有看頭的東西,譬如唐三彩、瓷器、玉器、青銅、清宮檔案、刻石印章等等。可惜多寶格和甲骨文收起來了,不然我一直認為多寶格簡直就是故宮縮小版,可以一窺清代帝王的生活品味。
就連禮品部也是大大整修一番,販賣更有收藏價值的東西,例如複製書畫、描金扇子、各類文物介紹書籍(故宮的這類書籍一直做的不錯,我收了好幾本),最特別的是,我還看到一套翻印館藏宋版《毛詩》、《荀子》等等的線裝書。唯一的不好就是價格太貴,我常常拿來和大陸製的線裝書作比較,還是故宮的製作較精美,不過大陸製的可以翻拍的善本比較多。
有機會應該趕快去看看吧,只剩兩天,要看到21件汝窯作品齊聚一堂的現況,再等一百年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spres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