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於智力,我越來越覺得沒有什麼值得重視的了。我認為作家只有擺脫智力,才能在我們獲得的種種印象中將事物真正抓住,也就是說,真正到事物的本身,得到藝術的內容,智力以過去的時間的名義提供給我們的東西,未必就是那樣東西。」 Marcel Proust - Contre Sainte-Beuve-

前幾天重感冒,渾身無力,神智不清,今天晚上好很多,打算出門溜達溜達。我本來想乘車去誠品,想想還是走路到附近的金石堂就行了。
我從金石堂帶回一本書,-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追憶似水年華)。
這套書的舊版我以前看過,不過翻譯得又臭又長,我看了下面忘上面,一段話有六、七個逗點,這似乎是中譯歐美小說的通病。
追憶似水年華的作者是Marcel Proust(1871-1922), 生於巴黎一個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家族中,從小患有氣喘。他的人生短暫,隨著年紀增長,氣喘和失眠越趨嚴重,35歲開始,必須住在特製的房間中,為了避開花香和其他味道,窗戶緊緊關上,牆壁也要貼上吸音的軟木板,可說過著一種幽禁的生活。這段日子長達十五年,這個期間,他寫了《追憶似水年華》。
本書歸類於20世紀現代主義派,不過Proust受到17世紀法國古典作品影響,他熱衷於福婁拜、波特萊爾、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作家等,對於藝術有著近於病態的敏感。
值得一題的是,Proust認為不受智力控制的,才是真正的永恆。這套書也是這句話的最佳註解,書中的「回憶」是Prost在無意識中的追憶過往,也就是不又自主地回憶。我們回想過去,不外乎靠著推和智力,然而,所得到的結果卻不是永恆的。任何事物只能夠永恒存在,亦即藝術面貌,才能永垂不朽。
書的序幕是Proust自夢中醒來,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態,想起童年在Combray(貢布雷)的姑媽家,唯一的朋友斯萬來訪,然而,時間背景後退十年,斯萬和奧黛特的感情發生,斯萬的女兒吉爾貝特,也是追憶者所愛慕的女性。
某些評論家認為「冗長沉重」是Proust的作品最為人詬病處。當Prost完成了〈去斯萬家那邊〉這部,他拜託當時的文學家紀德出版,紀德毫不留情地拒絕了。幾年後,紀德親自打電話向Proust道歉並答應出版。事後紀德說,「Proust的文章是我見過最講究藝術的文章,我在Proust的風格中尋找不到缺點。」
冗長的句子在他的書中是必要的,因為他有許多思想要表達,確實有著錯縱複雜的關係需要交代,大概也只有他才能寫的如此美妙。故此,這本書的翻譯就看功力了,不好的翻譯就失去美感,徒留形式。
如果能看原文是最好,真的不行,這本書也有多國譯本,中文的目前我知道有兩版,以翻譯順暢來說,我還是喜歡新版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spres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